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正文

王文:转型金融未来增长空间是在低碳转型过程中逐步开展的资产置换

来源:财联社   时间:2023-08-29 14:59:29

在双碳目标的助推下,转型金融的概念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转型金融目前仍是一个新兴领域,存着大量的工作有待完善,但对于金融部门而言,扮演着关键且举足轻重的角色,不仅需要肩负起把关及资金引导的能力,更应进一步运用资金的力量策动产业转型,并顾及产业转型后面临的社会需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金融机构如何推动转型金融的发展?如何对企业的中长期目标进行精准监测和评估?如何防范金融工具的有效性和风险?……带着上述相关问题,财联社近期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

转型活动本身的价值在于其对高碳行业带来的经济价值,降低高碳行业的风险以及投资者在投融资活动中所获得的金融收益

财联社:如何鼓励高碳行业在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情况下,撬动社会资本有效推进低碳转型?金融机构在推动转型金融落地方面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王文:撬动社会资本有效推进低碳转型的关键在于挖掘转型活动本身的价值,一是在于转型活动对高碳行业带来的经济价值,二是转型活动如何降低高碳行业面临的风险,三是投资者在转型产业投融资活动中所能获得的金融收益。

首先,相关部门可以制定一定的转型激励政策,例如给予高碳行业税收优惠、补贴、排放许可权等,以促使它们加速向低碳转型,这些政策可以提供经济上的激励,降低转型成本;同时,低碳技术研发基金的建立有助于支持高碳行业进行低碳技术研发,通过提供资金支持,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促进技术的快速应用,综合提升转型活动本身的经济价值。

其次,转型是高碳行业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与其陷入被动,不如尽早和金融业合作,建立相关的转型合作路径与方案,通过主动探索转型金融以应对转型风险。从行业角度,同行业的企业面临相似的转型难题,这就需要推动产业转型联盟的建立和合作,共同推动低碳技术研发、创新和应用,并提供高碳行业与低碳成功案例的信息共享平台,让企业了解成功转型的方法和经验,鼓励学习借鉴。通过合作,可以分散并降低单个企业的转型压力,加快转型进程。

在这一过程中,金融机构将发挥重要的支持作用:转型金融是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重要创新方向,金融机构可以推出转型债券、转型挂钩证券等金融产品,为高碳行业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其进行低碳转型。通过开展高碳行业的环境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合适的贷款条件,可以鼓励企业采取更多的环保和转型措施。此外,金融机构可以要求高碳行业提供环保数据和信息,以便更好地评估其环境风险和转型进展。

总之,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和金融机构的参与,可以在鼓励高碳行业进行低碳转型的同时,撬动社会资本,推动整体产业结构向低碳方向发展,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金融机构应针对单个企业的转型服务,根据环境风险评估和行业特点,帮助企业建立定制化和个性化的转型方案

财联社:金融机构如何帮助高碳产业制定完整的转型方案和中长期目标?如何对企业的能耗和碳排放进行精准监测和评估?

王文:金融机构可以在帮助高碳产业制定完整的转型方案和中长期目标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首先,转型活动与一般项目的重要区别在于除了传统生产流通等活动之外的环境风险长期评估和管理,金融机构可以与高碳产业合作,开展环境风险评估,深入了解企业的环境状况、碳排放情况等,识别潜在的环境风险和机遇。其次,虽然同行业内转型项目具备共性,但针对单个企业的转型服务还是需要特别对待,金融机构根据环境风险评估和行业特点,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定制化和个性化的转型方案,包括技术创新、能源效率提升、碳排放减少等措施。

对企业的能耗和碳排放进行精准监测和评估是实现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更为精准的监测和评估依赖硬件升级与软件支持。在硬件条件上,可以考虑部署先进的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传感器、计量仪器等,实时监测企业各项能耗数据,如电力、燃气、水等,使用智能计量设备来跟踪和记录能源消耗和排放情况,以获得准确的数据作为评估依据,并使用智能计量设备来跟踪和记录能源消耗和排放情况,以获得准确的数据作为评估依据。

在软件支持方面,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整合各项数据,识别能耗和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为制定优化方案提供数据支持。并引入碳足迹计算工具,帮助企业测算碳排放量,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运输、销售的整个价值链进行考虑。借助模拟建模技术,建立能耗和排放的模型,通过模拟不同情景下的变化,预测未来趋势。此外,还需要在外部引入第三方机构对能耗和碳排放数据进行认证和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财联社:如何有效评估和管理转型相关金融工具的风险和回报状况?评估这些工具的信用度和绩效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王文:提升转型工具的风险和回报状况的可信度,是判断绿色转型是否成功开展的关键:一是实现转型风险的识别和量化,包括识别与转型相关的各类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政策风险、环境风险等。并尝试量化风险,使用风险指标、模型等方法,将风险转化为具体的数值,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二是同步评估转型活动本身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回报,考虑投资产生的盈利、节能减排所带来的成本节约等因素。考虑转型对高碳企业形象、市场份额、社会认可度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以及可能的社会环境效益。三是纳入生态环境的效益和影响,包括污染物和碳排放情况,作为转型活动是否顺利进展的直接依据。

在评估转型相关金融工具的信用度和绩效时,需要考虑一系列因素,以确保工具的可靠性和成功度。比如从项目的角度,需要考虑项目或产品的可持续性,包括在长期内是否能够保持良好的运营和效益。比如对于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评估项目的环保和社会效益,以及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也是满足转型活动本身需求的根本基础。

地方金融机构在发展转型金融业务方面可能面临人才、经验和资金短缺,技术成本高,地域政策不确定性等一系列难点

财联社:人大重阳在今年上半年共给 2000 多位地方行长开展转型金融培训,地方金融机构未来在发展转型金融业务方面还有哪些难点和挑战?

王文:此次转型培训结合了地方金融监督、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围绕中国转型金融的当前制度规范、市场规模、产品创新,以及今后发展之路将会遇到的机遇和挑战,与2000多位地方行长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交流。在当前的绿色转型形势之下,银行高管人员如果能从战略的高度和全局的广度,深入了解最新的转型金融发展趋势、技术革新和挑战,以及高碳产业低碳转型的意义,掌握自身发展转型金融的优势和劣势,对于提升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都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学习了如何应对和适应气候与环境变化,银行将在未来转型金融建设工作发挥更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地方金融机构在发展转型金融业务方面可能会面临以下难点和挑战:一是缺乏专业性,比如人才、经验和资金投入。转型金融业务需要具备环境、能源、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但地方金融机构可能在这方面存在人才短缺问题。并且转型金融是一个相对新颖的领域,地方和中小金融机构缺乏充分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可供借鉴,需要在探索中不断积累经验,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试错成本。转型金融业务往往还需要与科技和创新紧密结合,投入大量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资金,地方金融机构可能需要解决技术投入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二是与大型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竞争较为激烈,随着转型金融领域的逐渐崭露头角,可能会吸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参与竞争,地方金融机构需要在与专业性更强的大型金融机构竞争中找到自身的优势和定位。对于转型涉及到的新兴领域和技术,其风险可能较难准确评估,中小金融机构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建立合适的风险评估体系,以降低可能的金融风险。

三是面临政策和市场的不确定性,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政策可能在不同时间和地区发生变化,金融机构需要应对政策不确定性,灵活调整业务策略。与此同时,转型金融领域可能相对较新,市场和企业对其可能存在认知不足或接受度较低的情况,金融机构需要借助成功的项目和案例提高市场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最后,在推动转型金融业务时,金融机构还要考虑其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确保业务发展与社会效益相符。 对此,我建议为地方金融机构制定明确和针对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明确未来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定位、目标和计划,并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提供客户和投资者有关转型金融业务的透明信息,以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声誉和吸引力。

转型金融未来增长的关键机会和领域在于低碳转型活动中逐步开展资产置换,释放全部潜力需要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紧密合作和协调

财联社:对中国转型金融未来的发展轨迹有何展望?增长的关键机会和领域是什么?利益相关者如何合作以释放转型金融的全部潜力?

王文:随着政府和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不断增强,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我国目前绿色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约10%左右,粗略的估计,其他部分的项目并不符合深绿或浅绿,那么这些份额的行业和企业或多或少都要展开一定程度的转型。这表明,转型金融未来将迎来巨大的增长空间,关键机会和领域在于非绿产业向浅绿产业的转变过程,在其中逐步开展资产置换。对此,释放转型金融的全部潜力需要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紧密合作和协调。

一是对于企业而言,转型活动意味着要将绿色转型纳入企业战略,制定明确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积极开展与金融机构的绿色合作,制定详细的转型方案,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并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帮助金融机构评估企业自身的风险和回报,为企业转型活动提供风险管理的依据。

二是对金融业而言,金融机构应当明确转型金融对于金融界和企业界的重大机遇,通过制定绿色金融发展战略,明确转型金融的重要性和目标,并积极开发多样化的绿色金融产品,满足不同投资者和企业的需求,通过提供专业咨询和技术支持,帮助企业制定合适的转型方案,并联合多个业界主体,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分享信息和资源,推动转型业务的联合发展。

三是转型金融需要形成定制化的金融解决方案,金融机构在转型金融领域的业务大多是面向具备转型需求的高碳企业,有时可能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和业务特色,单独设计符合“一司一策”性质的针对性解决方案,并持续较长时间,这一过程有助于金融机构提升业务能力、提高用户粘性,也将成为金融机构完善转型金融项目库、案例库的重要途经,符合转型活动本身所需要的针对性。

责任编辑:王超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大河造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75   联系邮箱:435 226 40@qq.com